徐天舒、李铁军: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场景和启示建议

发布时间:2025-06-17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作者:徐天舒、李铁军


内容摘要: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最有希望的产业,但由于广大中小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中还面临各类困难,因此本报告提出了适合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选择和实施路径参考,总结了6个制造业典型的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建设统一的行业筛选标准、地区发展水平标准、服务体系、企业全环节操作指南等政策建议。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提高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走出“微笑曲线”中低端加工制造困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最有希望的产业。但是,截至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占比57%,数量占比98%,显然缺少了中小企业参与的数字化转型将严重迟滞我国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在推动大型制造业以“灯塔工厂”为标杆,实施规模化数字转型的同时,针对当前广大中小制造业企业“不愿转,不能转,不会转”的困境,挖掘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场景,并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标准化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当前政府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工作。本文作者结合近四年来的调研和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应用场景的典型案例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选择和实施路径


我们的调研发现,中小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本产业链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当该中小制造业企业所处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已经实施了数字化转型改造后,就会影响甚至要求其上下游的配套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也尽快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例如,生产汽车线束的沪光股份昆山工厂就反映:“我们的客户奔驰、宝马、特斯拉在华汽车制造工厂已经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如果我们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会被取消供应商资格,而且这类改造本身对我们的长期发展也是有利的”。因此,适合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头部企业所处在哪个行业。我们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以下适合数字化转型的行业:


1.改造后有规模效应的行业,例如汽车、石化、钢铁、食品、纺织等行业,能通过规模化生产迅速分摊改造成本;


2.高毛利率的行业,例如电子材料业、保健品业,能承受较高的改造成本;


3.有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的行业,例如新能源行业,有机构为改造企业“买单”;


4.高损耗的行业,例如电竞电脑PCB主板制造行业,尽管其设计和生产属于客户化定制,并不注重规模效应,但通过“智改数转”能防止人为错误,减少单品出错后的巨大损失。竞陆电子昆山工厂总经理说,“我的高端PCB,每天只生产十几张主板,但由于工人非人为故意的操作失误,每张板子的报废成本就高达十万以上,因此由机器代替人可以减少大额的报废”。


但总体而言,以规模和效率提升为竞争优势的行业,将在此轮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脱颖而出。因此,作为为上述行业中头部企业配套的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合进行本行业产业链上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链上的整体对接。


我们的调研还总结了以下适合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1.全工厂改造:灯塔工厂亿滋食品苏州湖西工厂数字化负责人强调,“其实,食品行业中型企业居多,开展工厂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应该遵循‘先有自动化,再有数字化,最后智能化’的改造途径。在一个低自动化水平的食品工厂实施数字化转型,会花费更多的费用和时间成本在基础设施改造上,因此像食品业这类基本实施全流程生产的行业,应将数字化改造前期的工作重点放在产线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上”。


2.工厂局部改造:对于大量小型普通加工制造型企业来说,考虑到投入产出效率后,都不会主动执行全工厂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较为合理的选择是对日常营运频率较高的工厂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或仓储物流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我们的调研发现,遵从MES和仓储物流系统数字化改造途径,并取得局部成功的小型企业,能大大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质量。


3.建立供应链平台或推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上云: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葆德集团是空压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它先后投入超7000万元,数次迭代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建设,打通葆德云售后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覆盖并链接50000余台设备+经销商,实现客户在移动端自助下单、付款、收货、服务;通过链接客户50000+设备,远程监控设备,实现客户设备售后服务闭环与预测性维护;通过建立客户大数据,建立客户画像,针对不同客户画像推送对应的产品,并通过客户行为数据,为业务员营销提供指导。


二、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典型案例


(一)产业链头部企业带动型


1.纺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链整体数字化应用水平的应用场景: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常熟纺机厂,专注于生产智能化的高端纺织机械,其主要产品提花机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每分钟600转,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的纺织机械设备都安装了程控主板,因此凡是购买该企业的下游纺织生产企业,其数字化改造水平立刻获得了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相较在产业链下游花费大量费用和时间做数字化改造工作,在行业上游对该产业的装备制造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汽车制造业-头部企业在产业链上提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的应用场景:博世汽车苏州工业园区智改数转赋能中心,配备了定编人员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并常年对外接待汽车产业配套供应工厂的参观接待;同时在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产业发展促进处的生产性服务业补贴资金政策推动下,将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项目团队,改造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帮助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的数字化改造项目。


3.电气制造业-高科技企业带动跨行业中小企业客户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霍尼韦尔苏州工厂主要生产包括条码扫描器、条码标签打印机、移动式数据终端等产品。该公司多年来积极开拓仓储物流系统中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类产品,并免费为非电气行业的客户设计和定制仓储物流系统数字化改造方案,一方面成功销售了自身的电气产品,另一方面也成功为跨行业改造仓储物流系统做出了贡献,多次获得“智改数转”推广优秀企业称号。


(二)中小企业自发改造型


4.彩钢板制造业-高污染高能耗中小企业集约化改造应用场景:彩钢板产业进入门槛低,是典型的“两高一低”产业,环境安全存在隐患和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是其两大痼疾。在吴江震泽镇政府引导下,100多家“小散乱”的彩钢板企业抱团重组为赛马、平创、智尚和中晟盛等企业集团并集中迁入产业园。其中,赛马科技公司是由原来48家小企业抱团重新组成的生产型企业集团,实施共享车间模式,通过生产车间数字化改造,专注于终端产品生产;而中晟盛则是供应商抱团,致力于电子商务集中采购、市场批发和B2B创新应用。通过实施集约化生产、集中土地使用和集中采购,企业不断加大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投入和环保工艺改造,原先的环境安全隐患和土地资源浪费两大痼疾得以解决。


5.新材料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突破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瓶颈的应用场景:配套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汽相层积(MOCVD)生长的掺杂源,如二茂镁等市场需求量不大,以前都是进口,在南大光电材料苏州工厂将LED用的主要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国产化后,逐渐将配套源实现了国产化。但罐装MO源的小型特制钢瓶(典型的“专精特新”产品)回收后,必须对瓶口进行高精度的光洁度检测,以往通过人工显微镜下检测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误差率高,后来通过高清晰数字摄像和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特制钢瓶的检测效率,解决了企业生产的一大瓶颈。


6.服饰制造业-实施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的应用场景:苏州虎丘婚纱城集聚了大量婚纱制造和销售企业。贝宝电子积极开展企业上云,联合大学开发了云上电子服饰销售平台,一方面与婚纱城的制造企业开展电子采购业务,另一方面在国外亚马逊网站设立销售平台,成为苏州最大的婚纱外销电子商务公司。


三、执行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政策建议


在推广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过程中,我们的调研也发现,要执行标准化系统解决方案,必须同步推行以下标准化建设:


1.全国层面亟待制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筛选标准。哪些行业适合开展数字化转型,哪些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后效果比较明显,需要各行业结合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总结,进行分类筛选。以阿里巴巴犀牛服装工厂为例,传统意义上的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的界限被突破,因此政府扶持政策的方向,也要根据这个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


2.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估有待强化。尽管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开展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但由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要各地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必须通过制定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3.建设分级化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例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基于企业服务过程中的大数据积累,提供了分级化“智改数转”菜单,有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三星级上云方案(公有云,关注各类场景云化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有面向工业基础较好企业的四星级上云方案(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关注工业设备的联网上云),还有面向龙头企业的五星级上云方案(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关注数据加模型的创新应用)。


4.制定数字化转型“企业筛选-水平评估-技术方案选择-辅助执行-推广”全流程环节的操作指南。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产业发展促进处依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等国家专业院所,对1亿元以上销售规模的制造业企业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水平诊断并提供解决方案。尽管工信部装备司制定了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国标来推进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但涉及全流程环节的操作指南尚未统一形成。


5.对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进行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的标准有待统一。例如企业应用的MES和ERP工业软件开发,工业云的网络安全技术,像海尔主干工业互联网卡奥斯的平台建设等,各地都出台了鼓励性政策,但考虑到数字化转型建设的跨区域特性,建议逐步统一各地的鼓励性政策标准。


徐天舒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

李铁军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信息产业协会元宇宙专委会成员。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